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費雪巴赫(Ayelet Fishbach)及伍利(Kaitlin Woolley)想要瞭解吃相同食物的話,是否會影響人的好感。他們招募了124位彼此不認識的學生,兩個人分成一組共62組。請他們進行一個關於信任的遊戲,每一個小組裡有一個人負責扮演付錢投資的顧客,另一個人則要扮演負責把錢拿去投資的經理人,要幫顧客賺越多的錢越好。
每組學生會進到一個小研究室裡,裡頭有一張桌椅,讓他們面對面的坐著,桌子上放了一些糖果。在其中一部分的組別進行遊戲時,他們桌子上的糖果是相同口味的;而另一部分的組別則放著不同口味的糖果。
結果發現:吃相同口味糖果的組別,他們之間彼此合作的比較好,擔任經理人的學生會更願意努力去賺取更多錢。這可能表示吃相同口味糖果的組別,他們之間信任程度比較高。
第二個實驗不是讓他們合作賺錢,而是處於要進行談判的緊張對立狀態。同樣的讓一些組別成員彼此吃相同食物,另一部分的組別則是吃不同的食物。
結果吃不同食物的組別在談判過程中,在吵架、爭論的情況明顯較多。吃相同食物的組別在談判過程中,彼此達成滿意的共識程度比較快,遠遠比吃不同食物的組別快了兩倍。
即便讓參與者信任轉為對立狀態,只要在遊戲進行中吃一樣的食物,就會合作的比較好、更快達成共識,信任程度也會比吃不同食物的組別還要高。
在作任何決定時,我們可能以為都是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思。但其實有些我們沒察覺的生活上小事,也會產生不小的影響力,像這個實驗發現光只是吃東西的種類,就有可能會默默的影響我們作不同決定啊。